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王长宏教授

2015/04/05 17:24:33人浏览

王长宏    WANGCHANGHONG    教授

所属学院:

材料与能源学院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科研方向:

强化传热与节能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

微电子封装热管理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

联系方式:

E-mailwindyploy@163.comTEL13143539725

硕士招生学院:

材料与能源学院

个人简述

(300)

王长宏,男,汉族,198012月生,安徽安庆人,博士,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材料与能源学院能源工程系主任。一直专注于能源产生、传输、转换与存储过程中的效率与经济性问题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热电制冷与温差发电技术;热工过程的数值仿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其中重大专项项目3项;主持厅级项目3项,主持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件;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15篇。

学科领域

科学学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专业学位:动力工程

教育背景

20097  在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    获博士学位

20067  在中南大学热能工程专业        获硕士学位

20037  在中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97月至今  在广东工业大学  教师

学术兼职

广东省冶金能源技术协会会员

广东省材料学会会员

广东省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

Energy》、《Renewable Energy》、《Journal of  Microelectronic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主要荣誉

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第八批)

广东工业大学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2014年第九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赛金奖/指导老师

2015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赛三等奖/指导老师

2015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二等奖/指导老师

2016年第十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赛金奖/指导老师

主要论文

[1]Wang Changhong*, Lin Tao, Li Na, et al.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phase change composite material: Copper foam/paraffin[J]. Renewable  Energy, 2016, 96: 960-965. SCI

[2]Wang Changhong*, Li Na, Wang Q, et al. Hybrid  Nanomaterials Based on Graphene and Gold Nanoclusters for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Oxygen[J]. 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 2016,  11(1): 336. SCI

[3] Wang C H*, Lin T, Huang J T, et al.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a high power lithium-ion battery subjected to high  current discharge[J]. Materials Research Innovations, 2015, 19(sup2):  S2-156-S2-160. SCI

[4]Wang, C. H.*; Chen, Y.; Huang, J. Thermal and Electrical  Mechanism of Thermoelectric Generation Chip and its Performances in Solar  Thermal Energy thermal power system. Energy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t A: Energy Science and Research,2011,28: 331-338 SCI

[5] 王长宏*, 林涛, 曾志环. 半导体温差发电过程的模型分析与数值仿真[J]. 物理学报, 2014,  63(19): 197201-197201 SCI

知识产权

[1]一种便携式废热温差发电装置,发明专利授权,201310171087.4

[2]一种节能型半导体冷-热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发明专利授权,201310170995.1

[3]余热回收系统,发明专利授权,201310568435.1

[4]介质相变储能温差发电系统,发明专利授权,201310568445.5

[5]太阳能相变储热温差发电路灯系统,发明专利授权,201410103526.2

[6]一种户外应急充电装置,发明专利授权,201410332746.2

[7]一种聚光式太阳能光伏-热电-余热一体化系统,发明专利授权,201410470627.3

[8]一种纳米结构平板热管,发明专利授权,201510095893.7

[9]一种全方位太阳追踪器,发明专利实审,201410770495.6

[10]一种等离子风冷却装置,发明专利实审,201610025746.7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电场定向驱动的离子风强化传热机理与系统性能研究51676049),2017.1-2020.1280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复合热电材料温差发电过程热-电传输的微观机理研究51306040),2014.1-2016.1225

[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生物质燃烧设备气化燃烧过程的仿真模拟与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No.2016A040403109),2016.1-2017.1250

[4]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点聚焦菲涅尔光伏-热伏耦合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No.2014A010106027),2014.1-2016.1230

[5]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模块化电-热管理技术研发与产业化No.2016201604030056),2016.1-2017.12200

[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EPS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电机研发No.2016B090918102),2016.6-2018.530

[7]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大功率LED新型纳米结构平板热管关键技术开发No.2016A050503019),2016.6-2018.520

[8]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功率型LED系统多级热管理模块化技术及应用研究No.201508030033),2015.1-2016.1240

[9]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