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简讯 >> 正文

师长之声(三)——采访施志聪教授

2017/04/25 10:21:09人浏览

4月21日上午,材能学生会成员们来到了材料与能源学院硕士、博士生导师施志聪教授的办公室,对此前收集到的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向施教授进行了提问,并得到施教授用心的解答和对我们材能学子的建议。

首先,我们问到促使施教授选择去研究电化学及电池材料的原因,施教授引用移动通讯的发展史——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大哥大”到如今的智能手机,手机一直朝小型化发展,其中离不开电池技术的进步。2000年,施教授预想锂电池在未来会取得巨大的发展并坚定的选择了电化学及电池材料的研究领域。在参与导师的国家级项目研究过程中,施教授发现自己研究的电池材料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深刻理解其科学问题,并解决其中的技术难题,施教授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然后到加拿到做博士后研究,再回来报效祖国,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对于硕士生、博士生的选择标准,施教授提出,硕士生、博士生都一定要有创新思想,付诸实践时要敢想敢做,胆大心细。前提是基础要扎实,动手能力强,英语过关;心态要好,具备敢于尝试,敢于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在完成硕士或博士学业后要有所收获,能去开发新产品,回馈社会,让这世界变得更好。对于出国留学的建议,施教授认为出国前一定要清楚目的,当然语言要过关,最好选择欧美知名大学,融入当地的学术圈,生活圈,能学到意想不到的知识。当我们问到写出一篇好的论文该具备哪些素质时,施教授表明自己本身一定要学识丰富,要大量阅读他人的优质论文,从而理解一篇好的论文该如何去写,同时收集整理相关实验素材,最终才能写出来逻辑关系好,有科技含量和新想法、新观点的优秀论文。

2016年,我们材料与能源学院新添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专业,当时选择申办这个专业是施教授和其他教授充分论证后的结果。施教授解释目前新能源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在现在及未来都是热门领域,发展前景广阔。我国目前在新能源器件研究人才缺口巨大,尤其广东地区锂电池产业占全国的1/3,人才缺口很大。所以选择这个新专业的同学的眼光还是独到的。在这里,施教授表达了对此专业第一届学生的期望,希望学生志存高远,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多关注新能源技术发展动态,了解相关产品的技术细节,吸取精华并创新发展,为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图 材能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