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学院英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站内搜索 >> 搜索结果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2024/05/14 15:42:53人浏览

专业解析

能源与动力工程(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是以工程热物理相关理论为基础,面向能源转化利用及动力系统领域的专业。培养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动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与运行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社会责任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创新意识强烈、国际视野开阔、引领行业、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名片

1. 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

2. 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 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约排名40位(近3年)

4.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排名约100位(近3年)

专业发展情况

广东工业大学于1989年创办制冷与空调工程专业

2004年增设热能工程方向

2011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

2012热能工程省特色重点学科省属高校中唯一能源动力类重点学科,是全省能源动力类招生人数最多的学校

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定位

广东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结合国家“双碳”目标,依托学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践行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做贡献办学理念,基于广东省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发展特点,立足于广东智能家电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养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从事设计开发、技术服务和运营管理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培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突出的实践能力,能够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降低资源与能源消耗、提高核心竞争力作出贡献的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5 项:

目标1:具有健全人格、正确价值观、良好职业素养及社会责任感;

目标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目标3:较系统地掌握该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获得该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目标4:具有该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目标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专业核心课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注重“解决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设置跨学科交叉、多专业知识融合的课程,构建多专业-校企-区域多层次协同育人模式,实现知识能力互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专业课以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换热器原理与设计等课程为核心,包括有热电方向:燃烧学、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燃气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集控运行、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质热利用技术、蓄能技术,空调制冷方向:制冷原理、制冷压缩机、空调工程、制冷技术新进展、小型制冷装置、冷库与食品保鲜技术、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新能源技术,等等。

实践环节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立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多阶递进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构建了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三向融通”的协同实践平台。

课内独立实践教学占比30%,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冷库与食品保鲜技术课程设计、空调工程课程设计、换热器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热工测试技术、热能设备与系统综合实验与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本专业获学科竞赛最佳承办单位和优秀组织奖,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科技竞赛参与率达50%以上

师资队伍

依托学校高水平建设等多渠道引进师资,近5年引进国家级人才1名,海外博士7名,“青年百人”10名,已聘请20余名校外名师和行业专家长期担任兼职教师。近5年有17名教师通过专项基金到海外访学进修。目前,有国家级人才2名,省级人才5。通过“外引优与内培优”形成了高学历、高水平、低年龄结构的师资队伍,具有博士学位比例91.3%,教授39.1%,副教授26.1%40岁以下占43.4%。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

就业去向

广东是全球空调热泵、燃气具等制造中心(产销量第一),也是化石能源匮乏亟需发展新能源的能耗大省。本专业招生规模和毕业人数为全省之最,为格力、粤电等知名企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成为中坚力量。广东有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工程有限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国企,而且广东是全球制造中心,热泵和空调产量占全国75%,年产值近3000亿。制冷/空调/热泵行业在广东省属于传统优势行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产销量居全国前5位的企业占3家,居前十位的企业占6,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本专业就业集中于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以及粤东、粤西大城市,就业单位为国企、合资企业、中型私企,岗位性质为生产、研究开发、管理和销售业务人员,近三年就业率达到98%以上。就业领域包括能源、动力、电力、化工、制冷与空调、冷冻冷藏等。就业单位包括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工程有限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空调有限公司、松下万宝(广州)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以及研究所、检测院等事业单位。

根据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2.91%,对毕业生在组织中竞争力评价调查中,64.10%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竞争力在组织处于中上水平(前50%)。与其他高校毕业生相比,有59.45%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在专业能力较有优势,其次是实干与执行能力(37.40%)、团队协作(33.07%)、人际沟通能力(30.71%)和问题解决能力(29.13%)。

特色优势

1瞄准广东能动产业需求,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广东是全球空调热泵、燃气具等制造中心(产销量第一),也是化石能源匮乏亟需发展新能源的能耗大省。本专业招生规模和毕业人数为全省之最,为格力、粤电等知名企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成为中坚力量。


2跨学科、多层次的培养模式

设置跨学科交叉、多专业知识融合的实践课程,构建多专业-校企-区域多层次协同育人模式,实现知识能力互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多阶递进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鼓励学生进入科研团队进行科研训练,参与专利与论文的发表。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例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取得了不俗成绩。


3多元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依托创新创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工程中心等,共享大湾区优质资源,构筑多元协同的实践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培养质量。依托科研平台有广东省功能软凝聚态物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动力电池及太阳能转换与储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相变储能及高效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灾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undefined

undefined

学生成果

本专业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全面素质教育。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100教育部学科竞赛评估体系中的核心专业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中均获得优异的成绩;本科生获专利授权50、发表核心论文10

undefined

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金奖

undefined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银奖


undefinedundefined

第十六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


undefined

第十二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


undefined

发明专利授权

undefined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